上帝創造人類,為甚麼會患上睡眠窒息症 (或稱 睡眠呼吸中止症)?
或者說,為甚麼會有睡眠窒息症?
這種疾病對健康影響至鉅,從引發長期病、活力衰退、以致情緒不穩等等,攸關深遠。
而且病發往往起因於身體結構問題,極難根治。連睡眠質素都無法確保,這對我們的祖先,在嚴苛的大自然中生存,無疑構成了一大劣勢。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。人類這物種生存下來了,當中為數不少,卻仍然無法適應身體,往往在睡夢中失去呼吸,又是為何?
上天為我們開了一扇窗,也關了一扇門
約莫四萬年前,人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躍進--我們學會了說話。
只需短短幾秒,複雜而充滿變化的訊息,便能透過空氣震盪,快速地傳達給我們同伴。這是其他動物望塵莫及,僅僅屬於人類的生存優勢。說話帶給我們團結、傳承、智慧以及繁榮,然而這項成就,是人類咽喉結構,經過革命性演化所造成的。
同樣是哺乳類動物,其他物種的咽喉結構,往往和我們大相庭逕。
懸雍垂,或者俗稱的吊鐘,便是我們獨有的組織結構。其他哺乳類動物,牠們的軟顎往往與會厭相接。這確保牠們能無時無刻保持呼吸,發揮敏銳的嗅覺。而牠們僅用於嘴嚼吞咽的口腔,人類卻要用來說話,於是,人類軟顎和會厭漸漸分開,型成吊鐘。
舌頭,人類的和其他動物也有所不同。一般動物的舌頭扁而長,人類卻擁有非常彎曲、厚重的舌頭,佔據超出口腔的咽頭,這使我們能更靈活控制發音,而不只是有利於嘴嚼吞咽,或吐出唾餘。
其他更關鍵的結構改變,包括上頷和下顎縮小、喉頭下降、前喉頭聲道的直角結構成型等等
咽喉結構改變,使我們得以說話溝通。在取得莫大優勢的同時,卻也埋下了隱憂。
軟顎和會厭分離,使吊鐘受地心吸力影響,和體積過大的舌頭一樣,是阻塞呼吸道的一大元兇;
顎骨縮小,裡面的組織缺乏空間,容易型成多餘組織;
前喉頭聲道的直角結構,使人們仰睡的同時,組織受地心吸力作用,無可避免擠壓本已狹隘的上呼吸道。
年輕時,這種結構問題鮮少引發疾病,但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漸漸失去自然選擇的庇蔭。最終,每個人幾乎或多或少都會受睡眠窒息困擾。
為甚麼會有睡眠窒息症?
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:人類,為甚麼會有睡眠窒息症?
這或許是我們學會說話的代價。
我們的祖先,經歷漫長演化和大自然淘汰,獲得了說話的能力。然而為了適應複雜的語言表達,人類身體發生變化,逐漸和其他靈掌類動物有所不同。其中之一的重大變化,來自咽喉結構改變。而這項改變,在成就人類的語言交流同時,也讓睡眠時呼吸道容易變窄。
但話雖如此,隨著時代推移,人類的生活習性改變,誘發睡眠窒息的因素,卻早已超越演化造成的結構問題。例如飲食習慣造成肥胖,可以使原本暢通的上呼吸道,在睡眠時受阻塞。而抽煙刺激呼吸道,造成腫脹;酒精使肌肉放鬆,擠壓上呼吸道。這些都是人為催生睡眠窒息症的可能因素。
參考資料:
Davidson TM. The Great Leap Forward: the anatomic basi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speech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. Sleep Med 4: 185–194, 2003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