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成功治療睡眠窒息症?(二) 耳鼻喉科手術
手術,屬於二線治療。
一般建議,只有在患者考慮、嘗試過CPAP療法,最終無法接受才會施行手術。但仍然有不少人希望能一次性完成治療,而選擇接受手術。
以下,我們概括介紹耳鼻喉科手術會有甚麼方法,診斷和治療阻塞性睡眠窒息 (或稱 睡眠呼吸中止症),以供參考。
不要忘記,最後的治療方案,還是需要交由主診醫生決定。
術前檢查
接受手術的患者,理論上都經過睡眠測試 (詳見 診斷睡眠窒息症),確診患有阻塞性睡眠窒息症。
然而這並未足夠,為了確認造成阻塞的部位,術前還要再進一步檢查,包括內窺鏡和X光片 (或X光斷層掃描,即CT scan)。
內窺鏡有分為Muller測試和睡眠內窺鏡。
Muller測試又稱為倒氣測試,患者先接受局部麻醉,然後在強制呼氣後,以內窺鏡觀察上呼吸道。
睡眠內窺鏡,則會在進行前,讓患者服用藥物進入睡眠,再於手術室以內窺鏡觀察窒息。睡眠內窺鏡比Muller測試準確,也比較耗時和昂貴。
手術
耳鼻喉科的手術,針對不同部位,大致可以分成:鼻、上顎和下嚥三個部分。
鼻是較次要的阻塞部位,但鼻腔阻力高,還是會增加睡眠窒息症的嚴重性,甚至會影響CPAP治療成效。一般手術會針對鼻中隔、下鼻甲或鼻息肉作處理。
上顎包括了最常用來治療睡眠窒息症的UPPP (懸雍垂顎咽成形術),以移除吊鐘、軟顎、顎扁朓腺以及喉頭多餘組織,改善顎咽空間。小朋友患睡眠窒息症的情況,則較常需要切除扁朓腺和增殖腺。
下嚥部分會針對舌頭,例如將舌頭拉前、或舌骨懸吊,減輕睡眠時塌陷的情況。部分案例會需要切除多餘組織。
微創手術
除了傳統手術,根據情況也可以選擇進行微創手術。
典型微創手術包括無線射頻技術,可以針對鼻甲、軟顎或舌根,以無線電波將組織加熱,使之凝集、縮小。手術過程快,全程只需30-45分鐘,但對於中度、嚴重睡眠窒息症效果未必足夠,而且往往要多次手術才能達到療效。
支柱植入是另一種較常見的微創手術。手術會在軟顎放入三條支柱,使軟顎組織纖維化,增加張力,有效減少震動引起鼻鼾,以至阻塞性窒息。
吊鐘和軟顎的手術有時也可以用雷射切除,減少出血;或者利用電灼技術 (如CAPSO),使軟顎收縮,拉前吊鐘。
邁向健康從不輕易
上述都是屬於小手術,即是傳統手術如UPPP,傷口也可以在數周後復原。
但術後還是需要留意,三至六個月後重新觀察,窒息指數還是有可能無法回到正常水平。而術後經過長時間,切除或減少的組織也可能重新增生。
另外,睡眠窒息症的手術特點,在於單一手術的成功率並不高,例如UPPP,成功率只有4成左右。
因此,主診醫生常要進行多層次睡眠手術 (Multilevel sleep surgery),結合不同部位、不同術式,以提高手術效果。至於如何安排手術,非常仰賴醫生的經驗和專業素養。
手術和CPAP療法不同,並不保證一定成功。即使手術成功,意思也只是將AHI (窒息指數)減少一半和減至20以下 (甚麼是AHI?),而不是正常水平。
所以,選擇接受手術前,應該先充分理解自己的窒息狀況。AHI過高,手術未必能一步到位,例如台灣前總統陳水扁,便診斷出AHI 50以上的阻塞性睡眠窒息症,在接受鼻中隔手術後,仍然測得AHI 35.8,需要再進行UPPP。
所以,在決定進行手術的同時,你對手術的認知程度如何?對手術改善有甚麼預期?每個細節都應該先和醫生溝通好。
與CPAP治療一樣,接受手術治療也需要關注和耐心;只不過相對而言,CPAP療法的漂亮之處,在於無論窒息多嚴重、造成窒息的部位在哪,只要使用合格的呼吸機,幾乎都能確保晚上呼吸回到正常狀態。
更多資料
NewYork Times – Health Guide>Obstructive Sleep Apnea
California Sleep Institute – Temperature Controlled Radiofrequency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