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個睡眠測試報告上要知道的專有名詞
無容置疑,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況非常重要,但很多時候,求診人士即使接受了睡眠測試,仍然苦於艱澀的報告內容,不得其門而入。
閱讀睡眠測試報告,是一門學問。以下我們列舉了一些重要指標和名詞,並介紹其意涵,供大家查閱。
重要指數
1. Apnea-Hypopnea Index (AHI) : 睡眠窒息指數
睡眠窒息症 (或稱 睡眠呼吸中止症) 的嚴重性,是以次數判斷,而睡眠測試的目的,就是要知道全晚窒息了多少次。
為了標準化,報告會以每小時平均次數計算,稱為指數 (index)。
AHI是睡眠測試報告中,最重要的指標。它直接判斷受試者,是否患有睡眠窒息症,以致是否需要接受治療。通用的標準為:
0-5次正常;6-15次輕微;16-30次中度;大於30次屬嚴重。
2. 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 (ODI) : 缺氧指數
和AHI的重要性相當,雖然不是直接測量窒息,但能更客觀反映窒息的影響。
缺氧指數,是透過指頭的血氧監測儀,收集血液含氧量 (SpO2%,100%最高,正常為88%以上),再尋找缺氧事件,計算出每小時平均次數;
而窒息的發生與否,卻是由技術員,觀察睡眠測試圖表判斷,當中難免有主觀成分。
因此,ODI是輔助判斷睡眠窒息症的重要指標,其嚴重性的標準和AHI相同。
3. 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 (RDI) : 呼吸紊亂指數
與AHI相若,但會額外計算RERA (見後文)的指數,理論上比AHI更具說服力。
但由於RERA不容易判斷,在完成一份睡眠測試報告的工作流程中,鮮有足夠時間捕捉RERA的發生,因此多數情況與AHI相同。
睡眠質素
4. Rapid eye movement (REM) : 快速動眼期
快速動眼期,是深層睡眠的其中一個階段。此時掀開入睡者眼簾,會觀察到眼球在快速轉動。
一般相信睡眠時發夢,都發生在REM階段。
另外,很多睡眠障礙都和REM有關,例如一般人需要經過N2或N3階段才會進入REM,但渴睡症 (Narcolepsy)病人則會在入睡後立刻進入REM;
相對而言,睡眠窒息症病人進入REM的時間,可能會較少。
REM的多寡,對精神狀態、情緒有重大關聯。
5. Sleep Architecture : 睡眠結構
睡眠有深、淺層之分。全晚睡眠的深度變化,就是睡眠結構。深度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:N1, N2, N3和REM。
對正常成年人而言,不同階段有相應的比例
N1 = 2-5%
N2 = 45-55%
N3 = 13-22%
REM = 20-25%
然而,睡眠窒息症會阻礙病患進入深層睡眠,相對來說,淺層睡眠如N1、N2則會增加。越缺乏深層睡眠,精神恢復和健康會相對越差。
各種呼吸障礙
6.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(OSA) : 阻塞性睡眠窒息
一般情況會以次數形式表示,即全晚阻塞性窒息的發生次數;或指數形式,即平均每小時發生次數。
它是窒息指數的構成部分,你可以用下列算式計算出AHI:
AHI=OSA+CSA+MSA+Hypopnea
7. Central Sleep Apnea (CSA) : 中樞性睡眠窒息
由於腦部不能正常控制呼吸,造成胸腹活動和呼吸停止。
你可以在報告上查看CSA指數,如果CSA指數過高 (例如高於5),則有可能無法通過CPAP、手術或牙膠等手段處理。
8. Mixed Sleep Apnea (MSA) : 混合性睡眠窒息
當一個窒息事件的發生,夾雜了阻塞性和中樞性窒息,則構成了混合性窒息。
和CSA一樣,當指數過高,有可能無法通過CPAP治療處理。MSA指數高於5,有可能無法靠CPAP、手術或牙膠治療至正常水平。
9. Hypopnea : 半窒息
較輕微的呼吸障礙,呼吸氣流量並未大幅減少,但由於血液含氧量會明顯下降,影響身體機能,因此和窒息的重要性相當,一同構成了AHI。
10. Respiratory Event Related Arousals (RERA) : 呼吸努力相關微覺醒
比半窒息更輕微的呼吸障礙,並未構成缺氧,但由於呼吸困難造成短暫覺醒,擾亂睡眠結構,阻礙病患進入深層睡眠,因此不容忽視。
不過RERA的訊號並不容易分辨,所以睡眠測試報告,很少有能完整捕捉並記錄RERA次數。
其他參考數字
11. Sleep Position : 睡眠姿勢
記錄全晚的睡姿,包括俯睡、仰睡、側睡。
睡姿與睡眠窒息有相當關聯,一般情況,仰睡窒息會明顯較多。
如果病患整體AHI過高,而特定姿勢 (例如側睡)的AHI屬正常水平,那就很可能屬於姿勢性睡眠窒息症(Positional Sleep Apnea)。
12. Snore index : 鼻鼾指數
數字顯示每小時平均的鼻鼾次數,作參考之用,並沒有反映窒息嚴重性的功能,或異常水平的門檻。
報告多數還會顯示鼻鼾百分比,指的是鼻鼾總維持的時間,佔整晚睡眠時間的百分比。
13. Periodic Limb Movement (PLM) : 週期性肢動
睡眠時,肢體以固定時間間隔重覆抖動,稱為週期性肢動。
雙腳發生情況較多,若指數偏大 (大於10),患者有可能患上週期性肢動症(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),醫生有機會處方鎮靜劑控制情況。
14. Arousal : 覺醒
令人覺醒的原因很多,可能是呼吸費力、流汗或者是肢動。
覺醒的發生是不為意識所察覺,但會影響睡眠質素。若覺醒的次數過多,會擾亂睡眠結構,嚴重阻礙進入深層睡眠。
15. Sleep Efficiency (SE) : 睡眠效率
全晚睡眠時間的百分比,即是躺在床上,真正入睡的時間比例。
正常成年人的睡眠效率,一般為85%或以上。但若遇上失眠時,睡眠效率就會偏低。
16. Sleep Onset Latency (SOL) : 入睡需時
由躺在床上到入睡,你需要多久?
通常,15 -20分鐘是比較理想。進行睡眠測試時,受試者身上黏貼感應器,理論上會較難入睡。
但對睡眠窒息病患而言,由於長期得不到良好睡眠,反而會出現SOL極短的情況。
更多:
No Comments